MySQL InnoDB 表数据

MySQL 5.7.25 表数据

1. 版本

MySQL 5.7.25,ubuntu 16.04
以下将基于InnoDB进行说明。

2. 相关参数

innodb_file_per_table

从MySQL 5.6.6开始,该参数默认为1(即为'on')。
参数值含义如下:

'OFF'表示的是,表的数据放在系统共享表空间,也就是跟数据字典放在一起;
'ON'表示每个 InnoDB 表数据存储在一个以 .ibd 为后缀的文件中。

3. delete语句原理

delete语句并没有因为删除数据而释放出存储被删除数据的空间,其作用仅将被删除数据行标记为可复用。若后续插入的数据的位置刚好位于可复用的位置,则新数据会存储于可复用的位置。
该说明适用于数据行和数据页。

4. drop table语句原理

若innodb_file_per_table设置为1,drop table将整个表删除,同时能回收数据文件原本占有的空间。

5. 数据空洞

经过增删改的表,会导致数据页中存在没有存放数据的空间。这些空间会同样占用文件的体积。

6. 回收数据空洞

数据空洞的回收机制有如下两种(以下讨论基于InnoDB引擎,事务隔离模式为可重复读,表的遍历基于主键):
方案(1):建立与原表结构相同的临时表,逐行读取原表数据,并依次将每一行数据插入临时表。最后用临时表替换原表。
方案(2):
1)建立一个临时表,并扫描原表主键的所有数据页;
2)随后用数据页中原表的记录生成 B+ 树,存储到临时表中;
3)在生成临时表过程中,对原表的操作会记录到日志中;
4)临时表构建完成后,将日志记录的操作应用于临时表;
5)将步骤4)过程中产生的操作应用至临时表;
6)最后将临时表替换原表。
方案(1)会为原表加写锁,阻塞所有对原表的DDL操作。由于需要逐行读取数据,故为每一行添加行锁,后续的增删写操作将被阻塞。
方案(2)在MySQL5.6及以后的版本中,采用onlin DDL操作。在步骤1)获取DML写锁,阻塞DML以及DDL操作;但在步骤4)MDL写锁降级为MDL读锁,允许对原表进行DML操作,并记录在日志中;在步骤5)重新升级为DML写锁。

7. 回收数据空间命令

使用DDL 的如下命令进行操作:
`
ALTER TABLE tb_name engine = innodb [ALGORITHM = inplace | copy]
`
其中,ALGORITM为可选参数,ALGORITHM = inplace表示上文提到的方案(2),ALGORITHM = copy表示上文提到的方案(1)。
在MySQL 5.6及以后,ALGORITHM = inplace为默认选项(因为MySQL 5.6开始引入online DDL)。MySQL 5.6之前的版本使用ALGORITHM = copy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