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ML的常用标签

 

CSS代码中的 p 用来选择HTML元素 <p>

类(classes): CSS代码中的 .intro 用来选择带有属性 class="intro" HTML元素。

idsCSS代码中的 #logo 用来选择带有属性 id="logo" HTML元素。

所有这些选择器都可以附加使用伪类(pseudo-classes)。一个伪类用来:

定义一个元素的特殊状态,这个状态往往和用户的动态交互行为或文档的动态结构化特征有关,因此不能提前写入HTML文档中。

是以冒号(colon : 开始的一个关键词。

语法

伪类不能单独存在。它必须附加在一个选择器上。伪类将只是定义那个选择器的特殊状态。语法看起来如下:

selector:pseudo-class{ }

在选择器和伪类中间没有空格, between the selector and the pseudo-class, 以表示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。

hover

一个常用的伪类是 :hover,用来给一个悬停状态(即用户鼠标悬停在元素上时触发的状态)下的目标元素添加样式。我们可以把这个伪类用于链接。因为悬停是最基本的链接交互动作。

a{ color: blue;}

a:hover{ color: red;}

第一行定义所有的 <a> 链接颜色为蓝色。第二行定义当被悬停时,<a> 链接颜色为红色。第二行选择的是同样的HTML元素,但是有特定的行为发生。(本例中是发生了用户悬停动作)。

visited

这个伪类的目标对象是被访问过的链接。默认情况下,链接是蓝色的,当被您访问(点击或触摸)过后,变成紫色。

例子如下:

CSS代码

a{ color: dodgerblue;}

a:visited{ color: rebeccapurple;}

HTML代码:

<a href="https://taobao.com">淘宝</a>

<a href="https://baidu.com">百度</a>

<a href="https://www.mozilla.org">Mozilla</a>

<a href="http://techbrood.com">Techbrood</a>

这个样式应用通常被开发者忽视,不过它有助于帮助用户浏览一系列的结果链接(比如百度搜索结果页),用户可以很方便的知道哪些链接我已经访问过,从而做出判断是否要再次访问以提高浏览效率。